古典音乐入门求推荐
最近开始喜欢纯音乐,大提琴、小提琴都很喜欢。但完全不懂。有没有入门推荐的古典音乐呀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jd搜图书《聆听音乐》,然后搜耶鲁大学公开课。
简明目录
第一部分 聆听入门
1 音乐的力量
2 节奏、旋律与和声
3 音色、织体与曲式
4 音乐风格
第二部分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476-1600年
5 中世纪音乐,476-1450年
6 文艺复兴音乐,1450-1600年
第三部分 巴罗克时期,1600-1750年
7 巴罗克艺术与音乐的导论
8 早期巴罗克声乐
9 走向巴罗克晚期的器乐
10 晚期巴罗克:巴赫
11 晚期巴罗克:亨德尔
第四部分 古典时期,1750-1820年
12 古典风格
13 古典作曲家:海顿与莫扎特
14 古典曲式:三部曲式和奏鸣曲-快板
15 古典曲式:主题语变奏,回旋曲式
16 古典体裁:器乐
17 古典体裁:声乐
18 贝多芬:通往浪漫主义的桥梁
第五部分 浪漫主义,1820-1900年
19 浪漫主义导论
20 浪漫主义音乐:艺术歌曲
21 浪漫主义音乐:标题音乐、芭蕾和音乐的民族主义
22 浪漫主义音乐:钢琴音乐
23 浪漫主义歌剧:意大利
24 浪漫主义歌剧:德国
25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歌剧
26 晚期浪漫主义的管弦乐
第六部分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音乐,1880年至今
27 印象主义与异国情调
28 音乐与艺术中的现代主义
29 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
30 苏联与东欧的现代主义
31 美国的现代主义
32 后现代主义
第七部分 美国流行音乐
33 到二战的美国流行音乐
34 战后爵士乐
35 百老汇、电影和电子游戏音乐
36 摇滚乐:叛逆的音乐
第八部分 全球音乐
37 远东
38 近东和非洲
39 加勒比海与拉丁美洲
【 在 lindenwxl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开始喜欢纯音乐,大提琴、小提琴都很喜欢。但完全不懂。有没有入门推荐的古典音乐呀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感谢感谢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jieda 的大作中提到: 】
: jd搜图书《聆听音乐》,然后搜耶鲁大学公开课。
: 简明目录
: 第一部分 聆听入门
: 1 音乐的力量
: 2 节奏、旋律与和声
: 3 音色、织体与曲式
: 4 音乐风格
: 第二部分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476-1600年
: 5 中世纪音乐,476-1450年
: 6 文艺复兴音乐,1450-1600年
: 第三部分 巴罗克时期,1600-1750年
: 7 巴罗克艺术与音乐的导论
: 8 早期巴罗克声乐
: 9 走向巴罗克晚期的器乐
: 10 晚期巴罗克:巴赫
: 11 晚期巴罗克:亨德尔
: 第四部分 古典时期,1750-1820年
: 12 古典风格
: 13 古典作曲家:海顿与莫扎特
: 14 古典曲式:三部曲式和奏鸣曲-快板
: 15 古典曲式:主题语变奏,回旋曲式
: 16 古典体裁:器乐
: 17 古典体裁:声乐
: 18 贝多芬:通往浪漫主义的桥梁
: 第五部分 浪漫主义,1820-1900年
: 19 浪漫主义导论
: 20 浪漫主义音乐:艺术歌曲
: 21 浪漫主义音乐:标题音乐、芭蕾和音乐的民族主义
: 22 浪漫主义音乐:钢琴音乐
: 23 浪漫主义歌剧:意大利
: 24 浪漫主义歌剧:德国
: 25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歌剧
: 26 晚期浪漫主义的管弦乐
: 第六部分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音乐,1880年至今
: 27 印象主义与异国情调
: 28 音乐与艺术中的现代主义
: 29 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
: 30 苏联与东欧的现代主义
: 31 美国的现代主义
: 32 后现代主义
: 第七部分 美国流行音乐
: 33 到二战的美国流行音乐
: 34 战后爵士乐
: 35 百老汇、电影和电子游戏音乐
: 36 摇滚乐:叛逆的音乐
: 第八部分 全球音乐
: 37 远东
: 38 近东和非洲
: 39 加勒比海与拉丁美洲
少听那些“名曲”,大部分所谓的“名曲”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符合听惯了流行音乐的公众的口味,光听这些始终入不了门。推荐把《音乐圣经》附录里《最值得收藏的300个版本》一个挨一个听,找不着感觉就多听几遍,听熟以后一段时间不听就会心痒痒。我就是这么入的门。也别想怎么“听懂”,绝大部分古典音乐既不讲故事也不描绘场景,就是为了用各种手段(曲式和声配器等)让你听得舒服听得爽,而且这种感觉是流行音乐(手段比较简单)给不了你的。如果你说的“懂”是指懂乐理,那完全没必要,就像你品味美食不需要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来自 PRA-AL00
【 在 lindenwxl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开始喜欢纯音乐,大提琴、小提琴都很喜欢。但完全不懂。有没有入门推荐的古典音乐呀
赞!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Kurosawa 的大作中提到: 】
: 少听那些“名曲”,大部分所谓的“名曲”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符合听惯了流行音乐的公众的口味,光听这些始终入不了门。推荐把《音乐圣经》附录里《最值得收藏的300个版本》一个挨一个听,找不着感觉就多听几遍,听熟以后一段时间不听就会心痒痒。我就是这么入的门。也别想怎么“听懂”,绝大部分古典音乐既不讲故事也不描绘场景,就是为了用各种手段(曲式和声配器等)让你听得舒服听得爽,而且这种感觉是流行音乐(手段比较简单)给不了你的。如果你说的“懂”是指懂乐理,那完全没必要,就像你品味美食不需要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