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交往中有关指责的对策
原文格式过于不清晰,因此本人增加编号以清晰之。
⑴“你讲什么?连自己都不懂!”
这实在是一句不堪入耳,而且令人冒火的话,就算对方说的有理,也不该用这样无礼的字句。也许,你的语言有些不够清晰,但决不至于像他说得这么糊涂。这种话发生在你身上时,十有八九是冤枉你的,因为,对方分明是有了怒意或不满时,才会说这样的话,很可能,是你所说的话触及下令人不满的事,他才这样无礼地打断你。
这时候,如果你马上要证实这句话的真实性,那就大错特错了。你若是反问:“你凭什么说我不懂?”或是“你这样说有什么根据?”立刻就会显出,是你心虚,也显得对方的无礼指点有几分真实。最糟的是,话题立刻转变成,以你的懂或不懂为中心:假如你懂的确很多,还不碍事,否则,你将停留在被攻击的地位,继续不断地为自己做种种辩解。
你应该使话题粘在对方的这句话上,办法如下:
a.如果对方的语气不很恶劣,你可用玩笑的口吻说:“我以为你听不出来,我根本不懂。”
或是:“你那么在意我懂不懂吗?”
b.如果对方的语气,带着几分困扰气恼,你可以答:“你懂吗?”
c.如果你听出对方含有轻蔑的意思,你的回答不妨带些芒刺。
“你说对了。不过我以为我懂与不懂,你听来都一样。”或是:“不错,我们两个本来就差不多,你也好不到哪儿去。”
d.对方明显地,有意当众差辱你,而且讲话的声音特别大,引来其他人的注目,你可以保持从容,面带微笑地说:“既然如此,我来讲一件我一清二楚的事,这就是你这个人的教养问题。”
⑵“要是我的话,就不会这样!”
这是一句假设的指控,说话者并没有做结论,他为什么不说明白“这样”会有什么后果?为什么不用直接的字句责备你?可能有两种因素:一是他还不能确定,该做何种结论。他在等你自动招供,“这样”的后果会有多么严重。二是他的反感、怒意,或其他情绪还压抑着,要看你做何反应,他才有下一步行动。
a.你可用的回答有二:
“你为什么不会这样?”
“那么,休会怎样呢?”不论他怎样回答,现在局面由你控制了,假如他又说了一遍这句话,那么,显然他示弱了。
b.对方既然来得不激烈,你可以放宽度量,表示能够体谅、容忍他“这样”。
“何必对自己那么严格呢?”
“开始你不会,慢慢你就会了。”
或者以告诫的语气说:
“是啊,我可不赞成你这样!”
或者以优越者的语气抚慰对方:
“放心,我比你明白,不会出问题。”
c.如果情况许可,你愿意强硬一些也可以:
“如果我是你,我也不会这样。”
“我晓得你有苦衷,我不会怪罪你的。”
⑶“你这样子,迟早要倒楣!”
这是威吓,用的不是假设语气,却是预卜即将发生的后果。这种话与前一句的用意,有相同之处,对方在等你回答,再依你的态度决定下一句话,要讲什么。由于他尚未说明会如何“倒楣”,所以,他的语气不会太凶。你切不可上了圈套,不能一怒乱了阵脚。
a.你可以礼貌地接受他的警告:
“嗯,你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碰碰运气吧,也许不会倒楣。”
b.你想用话反刺他一下,可以说:
“你怎么知道?是经验之谈吗?”
“换成你的话,就不会倒楣了?”
c.幽默一点,让对方哭笑不得:
“哦?是迟还是早?多早?”
⑷“依我看,不管怎样都没关系,反正你无所谓。”对方表明了他自己的看法,是承认了一件事。凡是遇到这种情形,对方已经处于劣势,你不是问题的核心,他说话的重点,在于他对你的评断,因此,不论反击或自卫,都容易得多。
a.顺着他的话接下去,
“依你看的确如此。”
b.你不愿意太温柔的话,可以说:
“我无所谓,恐怕你会有所谓了。”
c.带点讽刺说:
“早知道你看得这么清楚,我还不如不说了。”
d.气一气,故作正经地建议:
“哦?你看清楚了吗?要不要再看看?”
⑸“当你自己很聪明啊!”
这句话看似问话,又似指责,可以随其发生的语气,表示不同的意思,同样的,听者可以就自己的意思来接受这句话。
a.你可以当它是一句命令,就答:
“好,我照你的意思做就是。”
b.当它是建议,你答:
“你的话有道理!”
c.当它是问句,你答:
“不敢,不过你说说看,你为什么这么想.也许可以说服我。”
d.当它是个事实,你说出其所以然来:
“碰到你,我就会有这种感觉。”
e.回敬他一下:
“是啊,本来我认定是你聪明,可是怎么看就不像。”
⑹“你怎么能够这样!”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你这样做太不像话了!”但是,这话说出来时,却可以同时有褒有贬之意,它本不来是问句,却因为用于疑问词而被曲解了。
a.你当它是句夸奖,就谦虚地答:
“没什么难,熟能生巧嘛!”
“因为我努力嘛!”
b.当它是个疑问句,你解释道:
“方法很多呀!”
“失败了再试,总会成功的!”
c.或者,故意调皮一点:
“别的样也成,悉听尊便,随时候教。”
⑺“你不是真的有意这样讲的!”
你当然可以认为是有意的,而且可能是故意这么讲的,对方也知道,你十有八九是实话实说的,他为什么故意歪曲事实?也许他要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把话重说一遍,说成比较能令他听得顺耳的话,顺便,他也好趁人一时答不上话的当儿,用其它的语言向你攻击,但是你既然是有意讲的,自然不需要改口,你要他改口:
a.你可以装糊涂:
“真的吗?奇怪!我发誓,我本来是真的有意这样讲的。”
b.索性承认他的话不错,也省得他再啰嗦:
“你说得对,我是乱讲的。”
c.你忍不住想反驳,不妨说:
“咦?一定有人告诉你,我不是真的有意,是谁说的?”
d.尖刻一点:
“管它真的假的,反正,已经收到效果了。”
⑻“你胡说!”“骗人!”
这是最直接的指责,毫无掩饰,往往因为来得突然,而最易使人怔住,说不出话来,你的应对法子是立刻认罪,然后让对方去想下文,看他如何收场。
a.对方怀疑你的话的实在性,就顺着他的意思:
“对,我是胡说,不过……我这句话可能是胡说的。”
b.不认罪,也不否认,转个目标:
“尼克松也胡说八道,结果你还是投了他一票!”
c.不必认罪,偶尔胡诌一下,也是生活上的点缀,你懂得这门学问,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对方不懂,你为他缺乏这份才华而感到惋惜:
“不错吧?多培养想象力,你慢慢也就会了。”
⑼“你把你这句话收回!”
这是对方公然要你立刻承认自己做错的事,对付这样的傲慢态度,你免不了也得凶一点。
a.拒绝合作:
“不必了,我是无条件奉送的。”
b.表示惋惜:
“多可惜!对你最合适不过。”
c.装糊涂:
“干吗?收回来我也用不着啊!”
d.谦和地同意:
“好吧!不过以后你想要回的话,随时通知我!”
⑽“听我的话,我是为了你好,该怎么样,你晓得了吧?”
听来像是劝告,其实这是威胁。“该怎么样”必须由你自行招认,在被逼的情况下,你当然应该说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对你有好处的。
a.就事论事:
“我晓得,要多吃蔬菜。”
“要多吃维他命。”
b.用一句话阻止对方,进一步解释:
“我要是晓得,就不会有这一刻了。”
c.故意自暴自弃:
“我晓得,可是这个人,就是不肯为自己好。”
d.把目标转移:
“咦?是不是我妈妈教你来说的?”
⑾“这话我不喜欢听!”
这也是威胁,意思是告诉你:“你说这话让我生气了,我警告你下次不许再讲。”当然,你不必自找麻烦,去听它的含意,只要回答句子的字面意思。
a.表示对他的好恶十分关怀:
“一点也不喜欢吗?”
“那么,你究竟喜欢听什么呢?”
b.归咎于他的挑剔态度:
“你不试试,怎么就晓得你不喜欢呢?”
“这种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呀!”
c.好心安慰他:
“第一次听难免不喜欢,慢慢地就会习惯了。”
⑿“哼,你居然还很得意吗,嗯?”
指责人家犯错的人,最受不了的就是犯了错的人丝毫没有愧疚悔改的意思。因此,他忍不住要从动机上,追究别人的犯罪起源,逼人认错。
a.对方提醒你,你才发现是很值得得意的:“嗯,的确有一点。”
“你不说我还不大明白,还真给你说中了。”
b.大言不惭一些:“那当然了!不过这只算是小意思。”
c.带一点锋芒:“对,不过要有人注意到我,我才真的得意。”
⒀“走,你到外面来,把那句话再说一遍!”这句话无异于挑战决斗,为了避免撒野,你当然不能照他的话做。况且,如果他有意与你公平地分个高低,为什么不当场,在别人面前解决,何必转移阵地?
a.推卸一下责任:“这里真的很吵,是不是?我刚才是说……”(你把方才的话,当众再说一遍,大家都听清楚了,他总不至于要你再重复说第三遍吧?)
b.用讽刺的迂回法,但不是畏缩。“哦?喜欢再听一遍?”
“我不出去,我怕黑。我把它写下来给你好吗?”
c.有礼地拒绝:“那怎么可以!一句话说了又说,太失礼了。”
d.或者比较不礼貌一点:“我现在没空,你自己到外面去,把那句话再说一遍吧!”
e.他没说明,他自己是否也要到外面去,你可以滑稽点:“我才不出去呢,站在这儿和你讲话才有意思!”
⒁“你到底要不要回答我的问题?”
这是一句威胁的话,但是,说话的人已经显示了无可奈何的意味,目标主要不是指向你,而是指向他要求你答的话,你当然不必把目标扯到自己身上。
a.吊他的胃口:“恐怕不要,不过现在还言之过早。”“如果我说不回答,你会不会被我气走呢?”
b.你也以威胁的语气作答:“为你着想,还是不答的好。”
c.答应他的要求,但是不遂他的愿:“当然要答,我明天早上就写信答复你。”
⒂“你说的话我听见了!”
不论你刚才小声说的那句话是什么内容,你都不能露出惊慌的神色。要保持从容不迫,最好的法子,就是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a.“本来就是要你听见的。”
b.冷淡一点:“我就知道你会听见,你一向听觉都特别地好。”
c.表示惊讶,但不是惊慌:“真的?听到什么了?你说说看!”
d.你说的那句话,不便让他公开重复,但是,你以鼓励的态度,表示不惧怕他的任何反应:“很好,很好!我再说一句,你试试看听得见听不见。”
e.你故意对第三者说:“自从他有了掏耳朵的习惯以来,就这么紧盯着人,真受不了。”
⒃“我知道你有事情瞒着我。”
说这种话的,是极不知趣的人,他是不愿被蒙在鼓里,但是,你也不愿意,因为你的威吓,而把你本来不想说的话招供出来。
a.卖个关子:“你说的是哪一桩事?”
“这种事不瞒你也不行,我是身不由己。”
b.将计就计,马上想法子脱身:“被你看出来了?糟糕,我要重新来藏一遍了。”
c.你觉得他不太知趣,懒得和他幽默:“瞒着你的就是:我烦得很,不想理会任何人。”
d.索性和他周旋到底:“对,我是瞒着你。猜猜看,我藏在左手还是右手?”
“喂,赖皮,你怎么可以偷看。”
⒄“像你这样的,我见多了!”
说出这种话的人,对你的性情、为人,采取的是一种轻蔑的态度。他未必真的知道,你属于哪一“样”的,不过是要借言之外意,告诉你:他不欣赏你,他看你不顺眼。
a.完全相信他的话:“常常见到吗?”
b.表示你“这样”很不错:“算你运气好!”
c.故意误解:“真的?我是AB型RH阴性,你怎么知道的?”
d.庆幸他有这么好的眼力:“谢天谢地。你不晓得,好多人没见过我这样的,害得我常常要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