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背汉自立可能性分析 (转载)
韩信背汉自立可能性分析
韩信背汉自立之说,大致源于韩信破齐之后。当时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保持中立,韩信之谋士蒯彻亦劝韩信自立,但韩信犹豫后并未采纳。项羽覆灭后,韩信先被刘邦夺取兵权,后又被刘邦设计捉拿废掉了王爵,软禁在长安,最终被刘邦老婆以谋反罪名满门处死。后人常以韩信未能及时自立导致了个人的悲剧收场,本文试析韩信背汉自立之可能性。
1、韩信部队之组成
韩信灭赵之后,其主力部队被刘邦征用,韩信所能用之兵为“赵兵未发者”,大致为仓促组成、毫无战斗经验之新军。后来刘邦又遣曹参、灌婴率军支援韩信,这支部队为汉军精锐部队。
根据《史记》记载,参加韩信破齐的大将除曹参、灌婴外,还有靳歙、傅宽、孔藂、陈贺、丁复、陈武、蔡寅、陈涓、丁礼、赵将夜、吕马童、王翳、杨喜、高邑、冷耳、王周、卢卿、卢罢师,这些人除了卢卿、卢罢师是齐人外,其他人要不就是长期跟随刘邦的老革命,要不就是在关中加入汉军的秦人骑兵将领,由此可见韩信所率大军之基干为长期跟随刘邦作战之老部下。
2、韩信在齐地之政治基础
蒯彻是范阳人,属燕赵辩士,在齐地没什么势力。而韩信背信弃义,奇袭齐军,追杀齐王田广、齐将田光、田既、田吸等,相信也很难赢得齐人什么好感。而且当时在齐地威望很高的原齐相田横(此时已自称齐王)还没有死,躲在河南地界。虽然韩信被封为齐王,但短期内想获得齐国本地势力的支持恐怕很难。
3、韩信抗命之分析
韩信破齐之后,一是派使者向刘邦求封为假齐王;二是不听刘邦之命会攻项羽,常常被视为韩信已具有背汉自立的能力。但此二点都值得商榷:
求封“假齐王”之事,恐怕确为当时时势之需要,因为灭赵之后,刘邦已封韩信之副将张耳为赵王,镇守赵地,韩信破齐之后,希望能获得“假齐王”之称号,也不能算过分。
至于未听令会师之事,恐怕是韩信单方面隐藏信息,韩信部下诸将并未知晓:因为一方面当时灌婴、靳歙、傅宽等率领的骑兵部队正在大举攻击项羽的苏北之地,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听从了韩信的命令按兵不动;另外,韩信的副将曹参、孔藂、陈贺,都是刘邦刚起兵之时就加入的老干部了,很难相信他们能听韩信之令、公然不去支援刘邦。
4、韩信在齐地背汉自立之可能
韩信属下之主要将领、部队均为刘邦调来的忠诚度较高之人,韩信刚刚用武力征服齐地,也很难说有什么群众基础,加上原齐地之主田横又尚存,如果韩信此时背汉自立,风险极大,有可能落得和三国时候的钟会一个下场,这恐怕才是韩信犹豫未决的真正原因。
5、韩信在楚地背汉自立之可能
项羽兵败身死后,韩信被夺去了兵权,转封为楚王。借着刘邦北上去平定燕地叛乱,韩信在楚地倒颇有些经营,包括藏匿项羽部将钟离眛、收买楚地人心、组建自己的部队等。
那么韩信此时叛乱是否可以呢?基础确实比齐地时好一些,但当时项羽已亡,汉朝已立,楚地屡经战乱,伤亡巨大,以伤残的楚国一地对抗整个中国,即使以韩信之谋略,难度也是不小的。犹豫之下,刘邦借云游之机会,迫使韩信杀死钟离眛,使其彻底丧失了项羽余部的支持,最终被刘邦轻易擒获。
总体来看,刘邦虽然授予了韩信独当一面的权力,但对其的控制依然十分严密,经常“不失时机”的夺去其兵权、调整其封地,诸功臣中最先解决的也是韩信,果然不负“善将将”之名。
是大多了吧,虽然钟会军事比韩信差,但他的领导司马昭不配给韩信领导刘邦提鞋。
【 在 pener (成电巴孤:信箱满,请发2站信箱)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韩信背汉自立可能性分析 (转载)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Aug 23 09:53:57 2017), 站内
: 难度小多了
: 【 在 iheros (iheros) 的大作中提到: 】
: : 韩信造反,比钟会难度都大
: --
: 如果我想死,我就不会说乐不思蜀
: 我不想死
: 虽然不想死的未必就不会死,但想死的却死定了——在司马昭那里
: 所以,我笑了
: 眼里的泪被强挤回去,变成血,再从牙齿逢里流出来。
: 我对司马昭说:“这是酒”
扯旗造反是简单的,你现在就可以揭竿而起,但造反成功的概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在 pener (成电巴孤:信箱满,请发2站信箱)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韩信背汉自立可能性分析 (转载)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Aug 23 12:44:58 2017), 站内
: 姜维加钟会比韩信加蒯通差远了,更别说他俩还不是一条心
: 【 在 tasdingo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的大作中提到: 】
: : 姜维!
: --
: 如果我想死,我就不会说乐不思蜀
: 我不想死
: 虽然不想死的未必就不会死,但想死的却死定了——在司马昭那里
: 所以,我笑了
: 眼里的泪被强挤回去,变成血,再从牙齿逢里流出来。
: 我对司马昭说:“这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