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吃的不过那一盘锅包肉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想来反正也不会经常吃这种高糖油炸的菜,还是不为难自己了,想吃就去一趟。据说三泉在西单也有店了,不过我似乎也过了那种想吃什么就非吃不可的年纪。曾看到一句话说,年纪越大口味会越来越单一,恐怕真是如此。
发现有家三泉冷面中关村外卖
点了冷面、石锅拌饭、锅包肉
冷面好吃我吃了,闺女不愿吃,拌饭口味一般闺女吃没吃完
锅包肉我们都吃
的确不错,酥而不硬,挂汁酸甜,分量很足,2人吃有点多
闺女初中胃口还可以
【 在 Lindas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 ...................
亲爱的锅包you不错,感觉比三泉高出一筹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8」
【 在 Lindas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 想来反正也不会经常吃这种高糖油炸的菜,还是不为难自己了,想吃就去一趟。据说三泉在西单也有店了,不过我似乎也过了那种想吃什么就非吃不可的年纪。曾看到一句话说,年纪越大口味会越来越单一,恐怕真是如此。
: --
和同事去吃过一次
那个肉有点儿太酸了
【 在 Lindas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 ...................
这家店的锅包肉是盗月社认证过的,看着确实还算正宗。
【 在 Lindas (家有二女)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最爱吃的不过那一盘锅包肉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9 15:59:41 2020), 站内
: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 想来反正也不会经常吃这种高糖油炸的菜,还是不为难自己了,想吃就去一趟。据说三泉在西单也有店了,不过我似乎也过了那种想吃什么就非吃不可的年纪。曾看到一句话说,年纪越大口味会越来越单一,恐怕真是如此。
: --
家里做最好炸两遍,第一遍少量分次炸
用土豆淀粉,不要用玉米淀粉
【 在 Lindas (家有二女)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 ...................
在三亚,天天点锅包肉外卖……
【 在 Lindas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 ...................
三泉冷面没吃出来好吃,倒是那个豆腐汤觉得惊艳,米饭也是能空口吃的级别
【 在 Lindas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 ...................
你搜在全州,这家的冷面汤一般,但是面是现压的,然后锅包肉是老式做法,我非常喜欢,吃了几次,就其中一次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厨师肉味道一般,其他几次都好吃,服务态度也很东北,不大热情。北京的冷面,我每年都到处找着吃,那些老北京人推荐的冷面你就不用去了,去一家想砸一家,什么故乡酒家,延吉餐厅,都一言难尽
【 在 Lindas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北京10多年,就没发现一家像样的锅包肉。就连号称吉林驻京办的雪淞餐厅的锅包肉也显得面糊太厚,更别提什么北李妈妈、粗粮人家或者人民公社大食堂之流的,技术发挥经常不稳定,糖醋汁也挂的不均匀。
: 偶然发现,遥远的望京有一家人满为患的三泉冷面,冷面好吃到无可挑剔,锅包肉更是出类拔萃,让人经常不惜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从京西开过去解馋。疫情以来排队的人少了点,去了之后很快就能吃上,那一刻真是太幸福了。
: 疫情在家自己也尝试做过,但不是炸的火候不够就是炸焦了,控制油温真是一门技术活,还有一次被油烫到了手,疼的眼泪都留下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