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已经证明了福建人最接近古汉人
希望大家严肃讨论,别随意攻击别人。我是有严肃学术论文作为证据的。
考古已经证明了福建人长相最接近古汉人
主题:吉林大学论文:古汉人是现福建人
楼主|spacewind|2014-10-11 19:21:45|只看此ID
回复|发信|转寄
广义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山东局部、陕西局部地区,那么,汉朝的中原人长什么样 用体质人类学来解答这一问题时,或许它给出的解答与我们的想象有很大出入。
汉族最早的得名始自汉朝,汉朝时期的中原人,可认为是汉族最早的定型,那么,汉朝的中原人到底更像今天的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能较信服解答这一悬疑的
也许是体质人类学。简单的说,就是比较古代中原人和现代各地人群和各民族的颅面骨骼特征,来判断哪些古今人群最为接近,进而推测古代中原人的起源和流向问题。
这里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山东、陕西三个广义中原地区,下面逐一分析。
【汉代河南人的人种演化史】
狭义的中原专指河南,历史上该地区还曾被称为“中国”、“中州”、“中土”。
虽然汉朝古墓发现不少,但直到2013年,吉林大学
研究者才在《郑州汉唐宋墓葬出土人骨研究》一文中首次系统分析了汉代河南人的种系特征。报告指出:郑州地区汉唐宋居民均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存在较大一致性,较多表现出“古中原类型”居民的特点。与近代对比组比较表明,郑州汉代组居民虽然可能混入西北羌系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某些基因,但在体貌特征上与现代南方汉族存在很大相似性。
简而言之,汉朝河南人与近代华南组相似性最大,这
个近代华南组具体指的是福建汉族。
郑州汉朝组人骨采集于多个考古遗址,种系特征较为统一,男女样本无明显差异。只是女性的颌骨突出程度更为明显,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龅牙,鼻型也更阔一些(复原图软组织特征主要参考华南人面部软组织特征,未考虑年龄因素)。
复旦大学教授李辉考古验证的曹操dna特征也是仅在福建等南方地区多。曹操是o2,这类人主要分布在福建等南方地区,北方o3才是主流,o2很少。
http://comonca.org.cn/LH/
Hui LI, Ph.D. Professor,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hD Student Supervisor,
MOE Key Lab of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1996-2000 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遗传学系本科;
2000-2005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为中国培养的第一位人类生物学博士;
2005-2009 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2009-2011 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晋升教授。
B. A. degree in Genetics in 2000 and China’s first Ph. D. in Human Biology in 2005 at Fudan.
Postdoctoral associate at Yale since 2005.
Associate professor at Fudan since 2009. Professor since 2011.
主要研究方向(Research Interests)
人类生物学,包括人类群体的遗传多样化、基因环境和疾病的协同进化、人体形态特征的基因关联等。
历史人类学,通过分子人类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交叉研究分析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语言人类学,用计算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人类语言特征的多样化过程及与人群迁徙的关系。
法医人类学,通过人类精细遗传谱系进行个体的时空定位,追踪检材线索。
Human Biology, including the genetic diversification of human populations; co-evolution of genome, diseases, and environments; genomic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characters, etc.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revealing the formation of China nation by the cross-study among molecular anthropology,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human migration using tools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Forensic Anthropology, locating individuals to precise region through human genetic genealogy.
学术兼职(Acdemic capacities)
美国汉斯出版社《Communication on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主编Chief editor;
美国科学研究出版社《Advances in Anthropology》《Chinese Studies》副编Associate editor;
英国生物医学中心《Investigative Genetics》编委Editor;
瑞士前沿媒体集团《Frontiers in Genetics》评审编辑Review editor;
长庚大学Chang Gung University 客座讲座教授 Visiting Chair Professor;
耶鲁大学医学院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西藏民族学院 Tibe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兼职教授Conjunct Professor;
台湾发展研究院 亚洲古文明研究所 Institute of Asian Ancient Civilizations, Taiwan Institutes of Development副所长 Vice dean;
美国肤纹协会 American Dermatoglyphics Association 理事;
中国肤纹学会Chinese Dermatoglyphics Association 副会长;
上海人类学学会 Shanghai Society of Anthropology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