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求拍:该不该回京?
不搭邊我,但是深圳呆久了肯定知道些的。券商數量深圳第一吧,那種又土又豪的小私募。草台交易平台,或者村裡公司的投資機構紅嶺創投這種,包括本地的深創投,達晨這種官股。數量太多啦。而且和香港聯繫比較緊密。前海那邊各種投資都眼花繚亂的。搞投研的各個券商基金都有需求哇。但是白領可能沒北上洋氣吧。能來錢就行唄
【 在 youyuanjiaqi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不是从业者吧?深圳最火的是私募基金,数量很多,但是良莠不齐~深圳有几家大券商(或金融集团)总部,不过多为中后台运营管理类,一线核心岗位北上办公室要占大多数,老牌基金公司深圳有几家,人员大也多base在深圳。说到广州,机会那就更少了,拿的出手的机构就广发和易方达,同样是后台为主,部分核心岗位也在北上,而广发银行的金融市场部之类最核心的部门也早就搬去上海了。
: 对比职位机会,最容易的方式是智联或者51,条件搜下某类岗位,看看推送过来的职位数量以及公司的质量,哪里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非常直观。
看来您真不是从业人员,建议不要按照印象着急下结论。
按照注册地算,深圳证券公司数量全国第三(北上前两位,不算实际总部在两地的),大的就招商和国信,小点的平安、安信、一创这几家也还可以,其他都是业务单一、规模很小或者注册地在深但总部不在深圳。
国有背景的大PE/VC,结合深交所优势,前些年很不错,风生水起,不过近几年都呈现下滑的趋势,随着债市的持续扩容,北京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至于你说的红岭及前海的各种投资公司,不是变相的高利贷就是一些地下钱庄,内地金融和香港是在参与者和法律体系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除了交易所的市值和成交量,其他几乎没有可比性,金融国际化不是划了块自贸区就能解决的,上海解决不了,深圳更没可能。
【 在 z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搭邊我,但是深圳呆久了肯定知道些的。券商數量深圳第一吧,那種又土又豪的小私募。草台交易平台,或者村裡公司的投資機構紅嶺創投這種,包括本地的深創投,達晨這種官股。數量太多啦。而且和香港聯繫比較緊密。前海那邊各種投資都眼花繚亂的。搞投研的各個券商基金都有需求哇。但是白領可能沒北上洋氣吧。能來錢就行唄
: :
留深吧
父母都在这里这么久了,学位找找关系还能找不到么
【 在 liaoyou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本情况:本人男,南方人,34周岁,独生子,毕业于北京985文科小硕,之后在京的央企干了近十年办公室工作。老婆南方人,独生女,小硕同班同学,原来在京国企工作。2012年有娃,一家三口都是京户,在京有2套小房(没有好的学区),扣除贷款市值500万左右吧。双方父母都已60多岁。
: 事情经过:今年初,有广东一家国企的工作机会。考虑到父母自99年来深,在深十多年,适应深圳气候和生活;岳父母老家也是广东邻省;北京雾霾也猖獗,于是接受了offer,来了广州。老婆也来了深圳一国企工作。在广深均无房无车。前段时间,偶然参加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北京分公司的招聘,拿到了offer,但职位不高,领导面试时说了升职就是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意思。
: 收入对比:我目前税前40W,老婆税前20W;如去中证登北分,问了HR,拿到手25W+(不含公积金),具体多少没问到,总体来说收入和目前相当吧。老婆暂无北京offer。
: ...................
啊,學習了
【 在 youyuanjiaqi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您真不是从业人员,建议不要按照印象着急下结论。
: 按照注册地算,深圳证券公司数量全国第三(北上前两位,不算实际总部在两地的),大的就招商和国信,小点的平安、安信、一创这几家也还可以,其他都是业务单一、规模很小或者注册地在深但总部不在深圳。
: 国有背景的大PE/VC,结合深交所优势,前些年很不错,风生水起,不过近几年都呈现下滑的趋势,随着债市的持续扩容,北京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至于你说的红岭及前海的各种投资公司,不是变相的高利贷就是一些地下钱庄,内地金融和香港是在参与者和法律体系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除了交易所的市值和成交量,其他几乎没有可比性,金融国际化不是划了块自贸区就能解决的,上海解决不了,深圳更没可能。
: ...................
站在楼主的角度想,他们过来出了父母的因素,还有不就是冲着深圳低房价
现在花和北京一样甚至更多的钱买学区房,肯定不甘心,要不在北京也早就换学区了,北京不卖的房子也不是没贷款吧
一个三口之家在一线城市,每月一万来块的生活费,小孩子别有培训班等大的支出,别养车应该还能有些结余,不过如果是这样,何必留深圳让自己那么拧巴呢,更好的生活北京不是早就达到了
我一个老乡也是上半年从北京刚调到深圳,比楼主大两岁,7月买的南山一个还凑活的学位房,小三居大概六百万,北京的房子没卖,首付找别人凑了不少,家庭年收入差不多税前一百三四十万,都不敢收没太大压力。要是和楼主类似的收入,肯定也愁着天天回去不回去。北上过来的,和一直在深圳的人,尤其是暴涨前从北上过来的,考虑的很不同,如果现在楼主还在北京,估计九成不往深圳跑了。
【 在 didard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时候本版对收入要求也这么高了……我觉得这个收入这样供房没啥问题,更何况他在北京还有另一套房,也还有租金不是。每个月一万多家用也算捉襟见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