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点意见吧,仅供参考。
1. 任何行业,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差异远远大过行业间的差异。换句话说,无论朝阳还是夕阳行业,都有好到天上和烂到沟里的企业,无所谓外企内企。
2. 任何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不同职能不同老板的差异,也是远远大过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规章制度在所难免,但具体的部门、老板,愿意做事挺人,和只是刷个简历或者刷个存在感的,截然不同。
3. 再到同样团队的不同个人,背景不同、能力不同、诉求不同。吾之蜜糖,避之砒霜。一家之言,不如广泛调研,兼听则明。入职前能够在多大范围内拿到多深多广的信息,也取决于你的能力和积累。
4. 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目前在细分领域的头部外企。企业不算大,但是有优势地位,国内大趋势是升是降也不明朗。但所在部门的氛围非常有人情味。举例,某位有经验有能力的同仁,因为所在部门全球架构调整,面临职位被取消。国内部门负责人在其本人接到通知前得以知晓,然后若干经理协调而动,四处找寻合适的职位。最终,在告知这位仁兄职位被取消的同时,已经奉上了另一个专业和能力都相对匹配的内部“下家”,并且是在整体呈上升态势的部门,仁兄惊恐却又庆幸,立刻入职新岗位,发展良好。虽说肯定无法保证一直稳到退休,但能这么短时间周全妥帖接得住,国内外很多人是费了心的。
所以,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离开具体行业、企业、岗位谈去留,也是不理智。建议楼主还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兼听则明,自己判断。下了决定,就不要后悔。人生到最后,无非是一场经历。
【 在 vcG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干了16年了,感觉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实在不愿在国企干了,倒不是说收入不行,而是实在不愿和这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起共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