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你启发,我觉得印度思维要从他们被英国的殖民统治出发。
试想,一个奴隶经常看到自己主子和别人打交道,等到主子走了,奴隶代为处理主子的事物,会不自觉的将自己代入到原来主子的地位上去。
而且, 他会非常介意的一点是:其他人对原来主子的态度和对他的态度不一样。
比如尼赫鲁拒绝讨论边境问题,而固执的认为双方必须接受英国人指定的边界线,就是这种心理在作怪——他们不能接受自己享受不了当时主子能享受的待遇!
我觉得这种落差感是能够理解的。
在殖民时代,中国是虚弱的,但现在的中国变强了,因此中国人可以坦然面对过去的虚弱。
但如果是中国变弱了呢?留在中国人心中的肯定是辉煌的过去,而不是当前的现实。
同理,可以理解一些衰落的西方国家的心理。
【 在 shiq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事过较长时间涉外工作,对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有过长时间零距离的观察和思考,对印度的一些思考零散的总结一下:
: 1.思想决定行动,印度人的很多行为动机可以追溯到种姓制度。印度人既显得奇葩但也有逻辑可循。
: 2.在印度人的世界观里,没有平等,只有主子/高种姓和贱民/低种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