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看了看前面的,还没有关于吃的部分。这充分说明了两件事情:
1 我本人对吃不是很讲究 2 学校的食堂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
在校期间,我一直对于我还需要吃饭才能活下去这件事情耿耿于怀。每天最郁闷的时候,无非是吃饭的时候为吃什么的问题而心烦意乱的那一刻。而最终的结果往往不是盒饭、麻辣烫,就是牛肉面。这些东西自有它好吃的地方,但天天吃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说到怀念牛肉面,也仅仅是吃不到它的时候才开始怀念的;倘若天天都能吃到它,打死我也不会去怀念的。
在离开学校之前,我听说马子禄牛肉面非常之有名气,于是作了一次尝试。我们打的去了马子禄(因为不知道具体地点),上了二楼,吃了10元的牛肉面(幸亏没有选20元的),以此来作为离开兰州的纪念。这件事情本身很值得怀念,但是作为具体的牛肉面就不那么让人怀念了。
对于后门的小吃街,我也是这种感觉。去那里吃饭,基本上是迫不得已的。回想起大一的时候,居然在学校的食堂吃了一年而仍然食欲旺盛,实在是不可思议。如果能够有更好的选择,我也不会去后门吃饭了,这些罪过完全可以怪道学校的头上。本着这种想法,去后门吃饭的时候,关注人比较多一些。而且我去后门吃饭,不是选择哪里好吃才去吃,而是选择哪里人少才去吃,这样一来,对于吃的东西就更没有印象了。唯一例外的是稻香居的红烧肉,虽然有时看到肉皮上根根直立的毛发,但总体来说味道还是一流的。
后门的人物中,有几位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卖攘皮的外形酷似变态杀人狂的长发男子,和小五粮液瘦瘦的酷似毒枭的老板,还有就是传说中的“大饼西施”。大饼西施的面前有一个案板,案板上斜插着一把菜刀,每次走过她面前,我总会想起国产凌凌七那个经典的画面。再有一位,就是卖羊肉串的回族同胞。这完全是因为luobeng常请人吃烤肉而留下的印象(上思雨,灌水积分赢烤肉,更有机会和luobeng面对面!机不可失,现在就上:siyu.cn-bbs.org),听到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腰子没有了……由此可见luobeng他们是多么的能吃腰子啊。
到了大四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去外面的馆子吃些好的。最常去的就是农民巷了。但是那里的事物也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吃了就忘了。只记得我们去农民巷吃饭,吃的全部都是南面的馆子,没有去北面的。这又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兰大的时候,最遗憾的就是学校居然没有一个好的食堂。我们因为这个缘故而失去了排队打饭的乐趣,并且让饭卡成了一张废卡,实在是学校的罪过。如果有一个好的食堂,想必就会有若干眉清目秀的打饭姑娘;倘若再一不留神出了一个考取研究生的大厨,本文也会因此而增色不少,诸位将来在饭局上也有了有趣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