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安外那片是原地回迁么
【 在 stardustx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段才是核心
: 北二环护城河畔,安外原地还建的板楼就是最好的例子
请问安外那片是原地回迁么
【 在 stardustx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段才是核心
: 北二环护城河畔,安外原地还建的板楼就是最好的例子
普高率没那么难算,中招数据都是明面上摆着,报名中考多少人,普高录取多少人,一除不就行了么,xes中招讲座年年都给你算的清清楚楚
比如西城今年报名中考1.09万人,中招大报纸一出逐个学校在本区录取人数一求和,9000多,这有啥可质疑的呢。
至于入学和中考的人数差,我们班入学40人,目前剩余36,其他班可能还更多,有的出国了,有的回乡了,有的人家走专业运动员的路去了,哪能进一个出一个。学校根本不会为了所谓普高率劝任何一个孩子不参加中考,没必要啊,普高率那是区教委该考虑的,今年中考人数增加,扩招规模也比较乐观,全看全区能不能扩出这么多学位。一个初中咸吃萝卜淡操心干嘛呢。
东城越来越差难道不是因为他听话么
海淀越来越强难道不是因为他从来不听话么
西城逐渐变差难道不是因为他也听了几年话么
朝阳所谓赶超难道不是因为学习海淀不听话么
家里一个中考的一个学前练琴的,自己还工作很忙经常加班,没老人帮,好在队友给力。没资格说累,因为我一说累队友就也很暴躁,我俩约定谁也别抱怨。路是自己选的孩子自己生的,死扛到底。
刚敲了半天不知道咋没了
不擅长议论文直接说结论吧,讯息和见识所限只是个人揣测
中考大势一定是分流分流分流,普及普高教育暂时不会是主旋律。但啥事都看怎么说怎么定位。这次政策出来想了半天都觉得不合逻辑。地方各省市50%基本都是既成事实的事情,到北京这就很难了,但是大势就是这样的,至少近几年中考人数的暴增趋势之下势必是普高录取率稳降的。降到50%附近可能也就是早早晚晚这几年的事。硬生生降家长必定反弹,不让补课还能变相补,有讯息有钱没有做不到的事,帝都家长魔都家长不缺的就这两样,焦虑起来还可以卷袖子自己上,又是一场暗战。焦虑程度也是日益增长,从对双减的不买账也能看得出。不会硬着陆到50%,但也许是变个方式变个说法。
这次选的五所学校,东城还好,西城增加了一所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开办普高班,看着像是扩大招生,也许最有意思的探索在这呢,这个普高班接驳的是高考路线还是职业路线,前路未明,判断着应该是双选路线,随你,但是在职业路线上会有政策的倾斜,配套接驳职业大学,探索一条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路。到底是职业学校参与普高教育,还是将一些高考无望的普高无痕纳入职业教育,这就看怎么理解了。
明年后年的学校名单可能会说明问题。
赞,太精准了,渣娃父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 在 nany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差不多吧,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刚开始都会把问题归结到孩子身上,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很差不勤奋不努力甚至太笨等等。第二见识增长之后,发现都是家长问题,跟别的家长比起来没规划没陪伴没投入没付出,孩子身上的问题本来都是正常普通孩子身上皆有的问题,等父母付出投入后就会体谅现在孩子的辛苦不容易,虽然还是问题多多,但是心态会变。第三件是见识更多之后,会明白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孩子,正确定位,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
电商如此发达,完全不用自己往楼上扛东西,最痛苦的就是小孩在外面玩困了扛上去,我现在懒得很,不下雨下雪就跟楼下抱着睡会,醒了再上去
好处,就是练琴可以晚一些也不太影响邻居,还是比较怡然自得
特别同意您这个观点,孩子需要家长给示范和划定边界,混天黑地乱了规矩不行,行为规则也会伴随他逐步适应成人世界。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不一定,孩子也不是傻子,她试探大人的底线有时候是希望有人给她一个边界的。
: :
我被闹腾两年了,终于悟出来了,就是别给机会,想吵我也不搭理淡着去,事后给他个台阶自己就下来了,之前我自己点火就着,真是感觉被孩子情绪操控
【 在 lilyhou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都没经历过青春期吗?我当年把我妈气的说不出话来,我就特别有成就感,不过我不敢气我爸,我怕他揍我。当然我爸也不唠叨,不会给我跟他抬杠的机会
5岁半,中班,目前周末钢琴艺体芭蕾,平时读读中英绘本,做个小猴思维,主要大人忙也没人带,放课外班我还能带着电脑干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