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瞎说, 让他们开发求解器的人出来讲讲他们的求解器, 是不是套壳立刻就知道了.
【 在 mouseWYH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话得负责,没有证据不能瞎说哦
: 前段时间安世亚太还找人翻译法语呢。。。代码套壳也就算了,连注释都看不懂,太逗了
有没有瞎说, 让他们开发求解器的人出来讲讲他们的求解器, 是不是套壳立刻就知道了.
【 在 mouseWYH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话得负责,没有证据不能瞎说哦
: 前段时间安世亚太还找人翻译法语呢。。。代码套壳也就算了,连注释都看不懂,太逗了
中国计算流方向的博士何止三五个, 到现在还干不出一个像样的
【 在 Rhythms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可能这么复杂。你说的nb无上的流体力学知识、数值分析知识,找三五个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随便就搞定了,因为绝大多数的计算算法都是公开的,能读懂论文就可以。比较头疼的其实是没有领域经验积累的情况下,搞不清用户需求,就很难设计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 只要有钱砸总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只不过这个方向真的没那么多钱。
算法不是说了好多吗? 工业软件里都不是具体的某个算法, 而是算法群, 这个说太细他们也不懂.
【 在 Camby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眼里只知道软件工程,不知道还有算法?工程能高质量及时交付就挺好了,就是个工具而已。工业软件连算法或者说需求都分离不出来,眉毛胡子一把抓,然后就盯着工程来比难度?至少也跟算法+工程比一比吧?又要算法牛又要工程牛,当然难了,全球这样的也没见几个呀,按照这个
: 套路来,互联网也进步不了。
工业的各个学科方向, 你自己数呗.
【 在 xiaok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跨了几十个学科?
: 张嘴就来啊。
我们有个一个工业软件研发qq群, 如果有人对工业软件研发感兴趣, 可以加一下 364576732
这个群主要研讨开发CFD, 有限元和CAD
再来说说CAD, 前面有人说CAD是屌丝专业, 这个专业目前中国从业人员挣钱不多是事实, 但是你看手握产品的达索, 西门子, PTC, 那是躺着挣钱. 而且偶尔利用产品绝对壁垒, 偷偷国人的设计, 你还只能忍者. 人家在工业食物链顶端, 追求的是挣那20%的钱的高逼格, 跟国内互联网追求长尾效应的low b路线截然相反, 所以人家有西门子, 有罗罗, 有洛马, 有spaceX, 而国内只能有某讯某里. 目前的形式, 中美还没有撕破脸皮 , 这要是撕破脸皮, 某讯, 某里, 那就是美国军工+财团+顶级工业水平构成的绝对力量的盘中菜.
CAD, 是计算几何, 计算数学, 微分几何, 计算机图形学与工业设计经验相结合的高复合高复杂度产品. 你学不懂计算几何和微分几何, 你开发不出造型模块, 你要是计算数学太渣, 你的算法跑的比牛还慢, 你要是图形学功能开发的太渣, 用户在屏幕上根本操作不了对象, 你的设计也是失败的. 而且CAD的图形引擎与游戏引擎的最大不同在于, CAD不允许出错, 而游戏引擎对精度要求一点也不高, ----只是给人看, 和感官刺激, 需要什么精确.
作为对比, 拿开发游戏来说, 你需要计算一个火枪兵和一个兽人叠加时候的精确交集并把交界面构造出精确的nurbs曲面吗? 当然不, 你只需要计算遮挡关系, 而且还不用太准. 我只要做到这个枪兵和兽人在一定距离就能一起掉血, 这个设计就成功了. ----这难度真特么不在同一个量级.
Cad里边用到各种树, aabb树, kdtree, 碰撞检测, 模型的交并和差, 难度都是顶级的. 游戏里边都是放松了精确性要求的, 因此可以用很多近似计算, 难度一下子低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 cad里边的模型离散都是实时的, 离散算法都够研究一辈子, 而游戏中的三角形根本不需要离散, 都是准备好的, 就这一点, 游戏引擎他就是个player, 根本不配跟cad内核相提并论.
前面有个人提出游戏引擎技术水平高, 就拿unreal 5的nanite来说吧, 我这个非专业CAD开发人员, 看了一下它的技术特性介绍. 一秒钟流送千万三角形很nb是不是? 可你要知道三角形的是固定数据结构的, 压缩之后流送达到高效率这很惊人吗? 惊的是国内这帮用引擎开发游戏的人还有一帮crudboy. 还有nanite中的阴影计算, 用的近似计算, 动画效果全是预先存储动画, 唯一有点技术含量的波浪, 用的sph是计算流体力学人玩剩下的. 搞不懂一些人的认知为何如此肤浅.
无知成这样我只能说, 如果这就是互联网人的一贯认知, 活该中国不配有自主CAD软件, 毕竟这和行业吸纳了中国绝大部分智力.
eda, cad不算啥, 你真敢说, 这种横跨数十个学科的巨无霸产品, 岂是搞个游戏引擎, 搞个前端框架的的小活能比的. vue一个人就能撸下来, 你见过一个人撸出cad的? 就cad里边的微分几何, 数值方法,计算几何, 一个人一辈子也就够入门而已.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没有英伟达显卡cuda,你国产cad玩个毛啊。现在国产一堆山寨gpu公司,忙着解决“卡脖子”呢。我衷心希望能真做出来。
: 深度学习提高算力,被你轻描淡写说的水到渠成一样。没有Hinton的灯塔指引,没有谷歌的软件计算架构,没有天才程序员贾跑跑,靠国内这帮土鳖能做出啥来。
: EDA,CAD都不算啥。有本事做出PS,UE,Unity,前端框架来。那就不仅仅是码农了,还得有文化艺术修养。谷歌那些前端程序员,都是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的,VUE的作者,也是上海人跑到纽约parsons艺术学院,学了前端开发。国内目前基本没有这种环境,lowb,离old money高大上还有几
纯扯淡呢, 数值分析冷门才学? 你AI里边用的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 拉式变换的数值实现,
不学数值分析能搞出来? 连收敛性都成问题.
不要以为调个参就是搞AI, 从这里也反应了国内互联网AI圈肤浅的一笔.
【 在 angust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吊丝公司,程序员压根没兴趣。
: 数值分析,都是找不到工作的冷门专业硕博灌水论文才去学的。
: 真正牛逼的,早就去搞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了(起码发过AI顶会那种)。
: ...................
版主亲自挖坑,赞!
【 在 hgold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QtWidgets 长期没有更新,技术基本停留在 2010 年代:
: 1. 缺少对换肤的良好支持。
: 2. 布局死板,很难让控件飘浮在界面上。
5千搞16寸应该不行,怎么也得上7千
【 在 leegun88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大神推荐16寸以上笔记本,5000元以内,不玩游戏,基本就是offie操作,不在乎厚重,只要质量稳定,屏幕尽可能好
我现在有个sqlite3 db, 2.8GB, 在服务器上, 有32个进程并发读取它, 可是一启动就报错退出, 如果db是小尺寸,比如几mb的时候, 就好的很. 请问如何降低sliqte3打开时候的内存使用?
我怀疑是打开某个表的时候, sqlite把它全部载入内存了. 有什么办法让它能按需载入内存?
现在国内有miniblink了,直接js搞起,qtquick怕是不行了。
【 在 hgold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Qt 6.3 重镑发布了新的 Qt Quick 编译器,号称性能至少有 30% 的提升,能够以接近 native 的速度运行 Qt Quick 程序。我觉得这是一个在工程上相当漂亮的技术,所以在此做了一个介绍。
: 实际上,Qt 的这个技术已经是第三次迭代了。可能很多人对 Qt Quick 并不了解,这里也顺便介绍一下。这个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使用 JavaScript 开发 GUI,与 vue, reactjs, electron 这些技术不一样,它不依赖于浏览器环境,而是只使用了 JavaScript 语言,操纵 Qt 的控件。除了在响应用户操作时,日常的渲染都由 C++, OpenGL 负责。 因此,相对于 vue/reactjs,Qt Quick 快很多。Qt 基于 JavaScript 发明了一个类似于 JSON 的文档格式,并称为 QML 语言。注意 Qt Quick 是指一整套 GUI 编程的方案,而 QML 是个基于 JavaScript 的语言。QML 语言是 Qt Quick 的一部分,可以单独拿出来使用。
这个怎么搞?怎么用容器弄一个centos?
【 在 jimmycmh @ [LinuxDev] 的大作中提到: 】
: 开发用容器多好,主机操作系统选自己习惯的,容器里用生产环境的
: 【 在 xieyf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看了一下, 基础库都比较老, 按说产生的elf的依赖,在其他发行版也很容易满足吧。
自己不干活,指着学生干?没手没脚?不敢雇兼职?
【 在 bycu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都在讨论怎么招研究生,怎么辨别学生水平。
: 须不知,我已经三年没有主动招到硕士了,都是组里大佬带不过来分一个过来。
xps 17,thinkbook 16p,再不然直接thinkpad 16寸的吧,好像是最新的t系列。
【 在 danxinr 的大作中提到: 】
: 办公用,移动性要求不高,牌子大点万一要维修方便,屏幕14-17都可
: 散热好,故障率低,尽量多用几年
: 价格不要太离谱就行
互联网除了crud 还会个什么?
【 在 noble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互联网圈内人,讨论下版上对互联网的一些观点。谢绝宣泄情绪,欢迎理性讨论。
: 坦白讲,我觉得版上有不少观点都是在宣泄情绪。真的让我想跳出来反驳下。但是有时候又觉得反驳没用。观点只能跟理性的人谈。
: 版上观点1:互联网不是实体行业。
这个得修改ld_library_path,从脚本起动吧。
【 在 il15 @ [LinuxDe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学了一个做法,就是把依赖的库都打包。
: 然后我在centos8 上build的东西 加上打包的库 在其它地方也能跑,还带来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不同的版本上跑结果也一样。
: 【 在 xieyf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都不知道,还上来问,就是故意水话题了。
【 在 isotropic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啥区别
: 【 在 macrocisco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国家实验室,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
: :
为什么说zlib老而弥坚?
【 在 pcal (pc) 的大作中提到: 】
: zstd是facebook出的,
: snappy是google的
: 我最近有个项目刚好用到压缩库,关注压缩率和解压速度,zstd简直完美,缺陷是api暂时还没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