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算的都对啊。。。错哪了?
是我不会了么。。。
平层隔音还是比不上别墅,
小孩在二楼睡觉,大人在一楼聊天,厨房洗洗涮涮,基本无干扰。
如果平层,小孩在卧室睡觉,大人在客厅聊天看电视,厨房弄东西的声音,都容易吵到小孩。
一方面看收入,一方面看开销啊
我家属收入凑乎把,在水木不够看,我100,我老婆30。不过我俩开销低。
我也就打游戏花点钱一年2-3千,裤子固定穿RW.CA,350一条,皮鞋一般穿ecco或者geox的1000以内,衬衫稍微贵点不过损耗低,不用经常买。
我老婆穿衣服完全不穿奢侈品,几个牌子我也记不住,大概300-500一件把,1-2年买一个1w左右的包包。
之前没小孩时候,每年出国旅游2次。
我俩财务共享的,每个月还所有信用卡一般在2w左右,估算一年不算出国玩,所有固定/零散支出一共20多w吧。出国玩两次大约10w。
平时在国内理财,赶上汇率好就蚂蚁搬家,汇一点出去积累着。一年可以汇2-3次5W刀到国外。
我也准备裸辞,36岁,年税后100,但是干的特别不顺心。年终考核年年被领导针对,几个比我小的,比我晚来的,都提职比我还快。
我之前年年业绩第一,总有各种借口让我等等,提职不着急。今年业绩第三(12人团队),找了个跟业绩不相关的借口,考评直接给我五档中的第四档,并且没人是第五档。年终奖跟业绩第二第四这2个人比只有一半。
特别是18年领导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义不容辞冲在最前面,领导新成立的资管产品规模不够,需要员工支持认购,多数人买了10万或者几个人拼了10w,我直接买了100。并且这个产品除了支持,根本没人会买,申购管理赎回费用加起来3%,到现在半年才实现不到2%的收益。没想到年终在业绩不差的情况下如此惨淡。
最近朋友圈看了几个别家机构的招聘,非常受打击,从小券商到大行,无一例外要求小于35岁。我都36了还一事无成,虽然收入说的过去,职级低的一B,留下来被欺负,想跳都跳不走。真的是人到中年还没干到中层,就被逼退休了。
最近正在申请绿卡,如果绿卡申请到,我就打算裸辞了。 北京的房子卖了,去美国买个house,开个小连锁店,留三百万在国内,跟着几个关系好的投资经理,争取每年抓1-2波行情。如果行情抓的好,一年有个10%几,并且连锁店能稳定运营起来,这辈子过个小康日子也够了。
民营企业大老板家的孩子一般都不在东北了。基本在北上深温墨。
东北不把民营企业家叫民营,或者创业。都叫搞个体的。
确实是比较受鄙视的一个群体。
而且在东北创业非常艰难,处处被公务员卡
【 在 taimu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来黑东北,民营企业大老板家体制内也看不上?
按现在政策,满五按契税或者发票日期计算。
那我这个就不能算满五了,要交好多税。
但是根据购房合同和发票,已经满十年了。
这种情况有人经历过么? 有没有办法可以规避不满五带来的税费呢?
成都人“素质差”,我不叫我,叫老子;你不叫你,叫娃儿。所以谁都是别人的爹。
不是说真的素质多差,但是特别喜欢拌嘴吵架,追个尾,刮个蹭。 在北京最多抱怨两句,一般都心平气和的给钱或者走保险。
在成都,一下车就是,老子如何如何,你娃儿如何如何,然后就吵起来了,在路上耽误半天不走。
我看温哥华飞北京10小时,跟国内坐个高铁时间差不多。
当然这只是纸面数据,做国际航班真实耗时肯定比高铁多,费用也更高。
不过孩子在外地生活,国内外其实差别没那么大
表面上看确实是事物。不过哥们的分析我完全赞同,依照他们的经验,处理的没问题,丢球之前没觉得是失误。就好像颜良打关羽,没想到对方这么厉害。
【 在 cleansp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认定这三个球是失误,
: 后卫的处理没问题,只是对方能力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而已。
: 如果对方换做国内前锋,可能就没这种机会了,
: ...................
阵法还是挺有用的吧。
我觉得权利游戏里,小剥皮大战Jon snow+野人联军的一战,小剥皮战术战阵法兵种安排全部完美。
如果不是最后三傻搬来了救兵,一代奸雄小剥皮就要统一北方了。
个人不一定正确观点:
从宏观看,只有房地产容得下这么多资金,其他行业都无法吸纳,所以防水必然会导致房地产涨价。
从微观看,放水后债好发,贷款好贷,目前已经有银行的朋友说接到通知开始有放贷任务了。房企会更多融资去做新盘,政府会借机会卖地增加财政收入,个人会因为按揭贷款利率降低而增加购房意愿。这些都会推动房价上涨的预期。有预期就会涨~
中国云观众太多,讨厌高晓松的有些并没有,或者很少看过他的节目。
其实晓松老师算不错了,中国最惨的大概是李宇春了,我周围的人里,90%都讨厌春哥,但是80%都没看过春哥的表演或者听过她的歌。仅仅以貌取人而已。
我自己也以貌取人,不过只取第一印象,不因貌做深入评价。
我不喜欢春哥的长相,还有电影十月围城里的表演。但是看了春哥唱歌,还是被她的舞台表现力折服的,气场强大,而且很脱俗(相比网红路线)。
从相貌看高晓松就更是讨厌了,大概是男人中最丑的10%,不过逻辑清晰,墨水丰富。跟着晓松老师用很少的时间,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学和旅游知识,我也没100%信,但是的确丰富了很多知识。也了解到了一些一生都不一定有机会去的小众国家,比如印度是什么样的,比如荷兰、比利时是什么样的。
看了回复真是醉了,做粉丝挺好,别做脑残粉。
我也很喜欢C罗,但是这事儿支持晓松。
翻译问题太大,晓松一句话揭露翻译的职业操守问题,犀利直接有力!